利用脱羰形成烷基镍中间体,实现C(sp³)-C(sp³)键的构建
近日,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(University of Wisconsin–Madison) Daniel J. Weix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非自由基策略,实现了烷基羧酸酯的氧化加成和去羰基化过程,合成了稳定的单烷基镍(II)中间体。实现此过程的关键是配体双(4-甲基吡唑基)吡啶的使用,其可以有效加速去羰基化过程,稳定烷基镍(II)中间体,并使非循环的镍(0)羰基物种变得不稳定。该反应的反应性在纯自由基方法难以实现的C(sp3)-C(sp3)成键反应中得到了证明,其可以选择性的使一级羧酸酯与一级烷基碘化物发生偶联。 众多镍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依赖于有机镍中间体的形成,但由于单烷基镍物种难以形成的局限性限制了镍催化C(sp3)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。如果能够实现从来源丰富的羧酸酯中得到单烷基镍(II)物种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但在镍催化的偶联反应中,羧酸衍生物主要通过脱羧形成烷基自由基,因此不具备此类反应性。最近,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Daniel J. Weix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非自由基反应策略,实现了烷基羧酸酯的氧化加成和去羰基化过程,实现了稳定的烷基镍(II)络合物的制备。值得注意的是,利用此策略可有效实现一级羧酸酯与一级烷基碘化物的交叉偶联,从而构建C(sp3)-C(sp3)键(Fig. 1)...
READ MORE
流变学研究金属离子配位双网络弹性体
开发皆俱高拉伸、高强度、自愈的弹性体是一个重大挑战。为实现该目标,E. Filippidi 教授通过协同金属配位与共价键制备了混合双网络,利用环氧共价键网络实现网络连通性,利用铁离子配位键增强网络的强度和拉伸性能(Science 2017, 358 , 502-505.)。然而该混合双网络的动力学、以及温度和分子量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...
READ MORE